
(本文作者與陳烈民同志)
在我國最大的企業(yè)大慶油田的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史冊上, 無法回避一個奮斗者的名字—— 陳烈民。60 多年前,走下戰(zhàn)場陳烈民就把自己的一切同中國的石油工業(yè)緊緊聯(lián)在了一起。
加入中共,九死一生
1926 年2月,陳烈民出生于西安以西30 多公里的富平縣石頭坡村,不久家庭因貧窮需借住親戚家的窯洞,遷至雷村黨家溝。陳烈民從小就喜歡讀書,無奈家境貧寒,初小只勉勉強強讀了4年便含淚輟學,挑起了生活的重負。
1940 年,年僅14 歲的陳烈民到一家造酒的酒坊當了小童工,每天燒火、掃地、磨面、擔水,累得腰酸腿痛,還不時遭到東家的責罵。兩年后,共產黨員于春亭把陳烈民帶到楊虎城的老部隊三十八軍軍部特務連。當時,陳烈民只有兩個目的,一是抗日,二是找機會能圓讀書夢。在三十八軍特務連,陳烈民個子沒槍高,站隊排最后一個,任務是給著名抗日將領趙壽山軍長站崗放哨。不久,就到該軍十七師五十團七連,給連長于春亭做通訊員,后又任軍需上士、司務長等職。此期間,他多次給蒙定軍、范明、胡振家等中共地下黨負責人傳遞信件。在殘酷激烈的抗日戰(zhàn)爭中,陳烈民經受住了血與火的考驗,也是九死一生的人。懷著階級仇、民族恨,陳烈民隨部隊在河南鄭州參加了對日本侵略軍的戰(zhàn)斗。在這期間的洛陽戰(zhàn)斗中,介紹他參加部隊的共產黨員連長于春亭同志為中華民族的解放流盡了最后一滴血??谷諔?zhàn)爭勝利前夕,在面臨蔣介石打擊、吞并、肢解的危緊時刻,十七師地下黨按照中央指示,毅然率部回歸八路軍序列。
1946 年5 月,陳烈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勝利回歸和新中國成立后,陳烈民曾任晉冀魯豫軍區(qū)八路軍十七師和人民解放軍十七師五十團供給處會計員、審計員、師供給部出納、政治指導員、師教導大隊干事、黨委委員、五十七師政治部組織科干事、副科長。在解放戰(zhàn)爭中,陳烈民先后參加過山西上黨戰(zhàn)役、河北平漢戰(zhàn)役,山西白晉戰(zhàn)役,解放戰(zhàn)爭大反攻的晉南、豫西戰(zhàn)役、解放陜南戰(zhàn)役和漢中、四川剿匪,多次榮立二、三等功,曾被評為師工作模范和師供給部模范黨員,1950 年當選為師、陜南軍區(qū)、陜西省軍區(qū)、十九兵團黨代表大會代表。
石油設計 功不可沒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的石油十分匱乏,帝國主義國家以洋油來封鎖新生的人民共和國,妄圖把她扼殺在搖籃中。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中央決定讓人民解放軍參與石油工業(yè)建設。
1952 年2月,毛澤東主席簽署,中央軍委發(fā)布命令,我第19 軍第57 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石油工程第一師。西北石油管理局按照中央燃料工業(yè)部的指示精神,為石油工程第一師的訓練及分工,初步勾畫出了草圖。之后,石油師在西管局的指導下,結合石油工業(yè)建設和部隊的實際,經上上下下、反反復復的研究、調配、平衡,確定了分工方案。此時,57 師負責人事工作的組織科沒有正職,總體部署確定之后,還要落實具體人具體崗位,面對錯綜復雜的人事調配任務,主持工作的26 歲的副科長陳烈民的擔子就可想而知了。
在師黨委的領導下,陳烈民不怕困難,細心研究,掌握起來有原則有分寸,勝利地完成了任務。他性子急,說話直。許多人當時不想轉到石油戰(zhàn)線,而是想改編到戰(zhàn)斗部隊去,他是一概不通融,而不管是誰。當時曾任師黨委秘書的李敬老部長后來就回憶說,自己當年幾次找陳烈民,要求在改編中把自己分配到戰(zhàn)斗部隊去,陳副科長都說“沒門”!
1952 年10 月9 日,石油工程第一師整編委員會公布了《關于部隊整編情況和分工方案的通知》?!锻ㄖ氛f:“根據即將開始的國家計劃經濟之要求和西北石油管理局擴大局務會議決定,經師黨委研究,為適應新的建設任務需要,將我?guī)煓C關、部隊重新按任務做了調整、配備。”對于本人的分配以及職務問題,陳烈民更是嚴于律己。有一天,張文彬政委要副科長陳烈民出來和自己走一走,專門談談。張文彬政委和陳烈民邊走邊聊,不覺到了部隊駐地古漢臺下的北校場。“師組織科這一個階段沒有正職,從去年你任師組織科副科長,一直主持工作。這一段工作很有成績嘛!尤其是這次黨代會后,面臨變動,組織科可是太辛苦啦!”“政委,在工作中,我總覺得自己文化水平太低,過一段,我想要求要求去學習。”陳烈民還要圓自己的學習夢。“我看你的文化夠高了,你以后多學馬克思、列寧、毛澤東的書就行了,不要再提學習要求。”張政委認真地說。對陳烈民的學習渴望和現(xiàn)有文化水平,政委了如指掌。
雖然陳烈民只讀過4 年初小,可這人學習刻苦。在殘酷的戰(zhàn)爭時期,盡管戎馬倥傯,他也不忘滴水穿石般的學習。在楊虎城的十七師時,他小小年紀,就敢尋毛澤東著的書來看,有一次被人發(fā)覺還差點出了事。回歸人民軍隊后,本職工作又是同筆桿打交道,可謂如魚得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陳烈民學文化、學政治,雖不能說是“頭懸梁”、“錐刺骨”,至少也是如饑似渴,手不釋卷。所以說,政委制止住陳烈民的想法是有根據的。面對政委誠摯的目光,陳烈民點頭答應了。“政治部秦峰主任是不是找你談了,由師黨委會討論通過了由副科長提科長。但你的準團級問題,因要轉業(yè),軍區(qū)沒批下來,你有什么想法?”見陳烈民只字不提個人的職務問題,張政委只好開了口。“政委,在這方面您更了解我。打仗時,那么多同志都犧牲了,今天我還有什么理由鬧地位?我就想干好工作才是自已的事,提拔那是組織上考慮的事。”陳烈民原來就不曾把提拔問題掛在心上,更沒想過對政委提及,既然政委問到自己,那就實話實說。“好,好!你是組織部門的領導,過去你不為地位鬧情緒,今后也不要為這類問題鬧情緒,我相信你!”張政委滿懷深情地把手放在老部下肩上,搖了搖。
改編完成到撤銷部隊番號后的數(shù)年間,陳烈民先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石油工程第一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西安石油鉆探局人事處代處長、辦公室副主任,新疆石油管理局人事處處長等職,直到大慶石油會戰(zhàn)這一幕他人生的重頭戲到來。在大慶油田乃至中國石油的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過程中,陳烈民歷任松遼會戰(zhàn)黨委組織部部長,大慶會戰(zhàn)政治部主任、工委常委,大慶油田革委會副主任、黨委第一副書記。1977年11 月后,先后任國家石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石油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曾兼大慶油田黨委書記、革委會主任、黑龍江省委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大慶市委書記、大慶石油管理局黨委書記,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他還是黨的十三大代表,第五屆、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任職書記 身體力行
值得紀念的是,1979 年國務院批準成立大慶市。1980 年2 月26 日,中共大慶市委組成,市委與大慶石油管理局黨委實行一套人馬、兩個牌子的政企合一體制。陳烈民為第一任大慶市委書記。
“集中三十七路人馬,加上幾萬名復轉解放軍指戰(zhàn)員,人分黨政軍民學,來自東西南北中,面對一個罕見的大油田,進行一場我國石油發(fā)展史上從無先例的大會戰(zhàn),沒有共同理想、統(tǒng)一意志、一致步調,必然是思想上七溝八岔,行動上七扭八歪,那將是導致必敗的大亂仗。統(tǒng)一、一致,僅靠行政命令、單憑物質利益是行不通的。最根本的是用共產主義思想,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理論武裝職工頭腦,提高人們的革命覺悟,使人們確立正確的立場、觀點,使幾萬人有一個共同的理想,并為之奮斗。這是大慶石油會戰(zhàn)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和任務。”摘自石油師人陳烈民、傅廣誠與另外一位政工干部劉殿有合著的《大慶油田思想政治工作》這段話,是大慶石油會戰(zhàn)初期的真實寫照。陳烈民是1960 年9 月趕赴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zhàn)的。到達后,擔任松遼會戰(zhàn)黨委組織部部長兼人事處處長。
不久,石油部黨組決定成立會戰(zhàn)指揮部,他被任命為副主任,主抓政治部日常工作并兼管干部工作。在那段時間里,他下井隊,住地窩子,經受了大荒原的考驗。配合主任和其他幾位副主任,為大慶創(chuàng)業(yè)初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自己貢獻。在政治部最初的其他領導同志中,就有石油師人許士杰。在領導層干部的培養(yǎng)、選拔、任用和調配問題上,他實事求是地貫徹黨的方針政策,秉公辦事,任人唯賢。在一份報告中他說:指揮、書記這兩個人必須是執(zhí)行上級的指示堅決,有比較強的組織領導能力,鉆研業(yè)務,能解決實際問題,干勁大,作風正派,能聯(lián)系群眾。在對基層干部的選拔上,他在一次會戰(zhàn)工委擴大會議上說: 毛主席關于接班人的五個條件是個方向,對基層干部不能要求過嚴。總的條件是那五條標準,具體的就是要按照康世恩副部長提出的執(zhí)行——隊長要干勁大,熟悉生產,能猛打猛沖的;指導員要選拔能團結人,會“擦屁股”的。
在干部年齡問題上,他主張:基層干部要年輕,25 歲以下的。隊長必須是黨員,不是黨員的要培養(yǎng)發(fā)展。在對待出身剝削階級家庭或有歷史問題的干部問題上,他在一次黨委書記會議上說:歷史問題看現(xiàn)在,社會關系看本人,家庭問題看自己,重在表現(xiàn)。不這樣,大批有真才實學卻出身于剝削階級家庭的技術干部就無法提拔了。對他們要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嚴格要求,熱情幫助。陳烈民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在擔任大慶會戰(zhàn)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大慶會戰(zhàn)黨工委常委、紀委副書記期間,陳烈民注重抓黨的組織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打破唯“資格論”、唯“學歷論”,在實踐中大膽培養(yǎng)和提拔優(yōu)秀干部,為大慶石油會戰(zhàn)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獻身石油 感情至深
他畢生對大慶油田感情至深。14 年前的一天,我到位于北京交道口附近的秦老胡同去看望陳老部長。在這次看望中,陳烈民滿懷深情地回憶了他所親歷鄧小平同志三次視察大慶油田的往事。一幅幅被歲月浸染得發(fā)黃的照片,在厚重的像冊里無聲無息地深藏著。
陳烈民說每當翻開它時,都依然會感到大慶草原的清風撲面而來,鄧小平同志三次來大慶時的音容笑貌仍歷歷在目。1978 年9 月,正是薩爾圖草原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13 日那天,大慶油田黨委書記陳烈民接到黑龍江省委的通知,說鄧小平同志從朝鮮訪問回來,明天要到大慶油田視察。要他立即到哈爾濱與省委書記李力安會合,一起去黑龍江、吉林交界的陶賴昭火車站迎接。他們乘火車連夜往那里趕,抵達時天色還沒亮。
一路上,陳烈民心情很不平靜。早在解放戰(zhàn)爭的上黨戰(zhàn)役中,在晉冀魯豫軍區(qū)17 師工作的他就見過鄧政委;1945 年,他在邯鄲警備司令部時還在大會上聽過鄧政委的動員講話。1961 年和1964 年夏天,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并分管石油工業(yè)的鄧小平同志,在會戰(zhàn)領導康世恩、徐今強陪同下,曾兩次來大慶石油會戰(zhàn)前線視察。那時陳烈民先后任會戰(zhàn)指揮部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有幸在工作崗位上見到了鄧小平同志。兩次視察后,政治部都認真領會和落實了鄧小平同志關于艱苦奮斗、自力更生開發(fā)大油田的重要指示。彈指一揮,風風雨雨的14年過去了。這其間,鄧小平同志幾起幾落,陳烈民也遭到批斗,兩次與鄧小平同志的合影,在紅衛(wèi)兵抄家抄辦公室時作為罪證抄走了。
如今,鄧小平同志又來大慶油田,多么令人激動??!清晨,鄧小平同志乘坐的專列徐徐進站。前來迎接的同志紛紛來到車上。李力安把陳烈民向鄧小平同志做了介紹。鄧小平同志把目光親切地轉向陳烈民:“你是大慶‘一把手’?”陳烈民點頭說是。李力安說陳烈民同志原來也是“二野”的。這時與鄧小平同志一同來的沈陽軍區(qū)司令員李德生補充道:“他是在19 軍劉金軒的部隊。” 陳烈民說:“我參加上黨戰(zhàn)役和擔負邯鄲警備任務時見過您。石油大會戰(zhàn)時您讓我們艱苦奮斗,我們落實在生產上,可四人幫批我們,我們57師的張復振師長在文革中被迫害死了!”剛才陳烈民發(fā)覺鄧小平同志的聽力有點背,于是就有意提高了嗓門。鄧小平同志邊聽邊頻頻地點著頭。